关于手机的一些想法

差不多是 2011 年开始,「智能」加持下的手机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 这个硬件和软件深度结合的产品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 一下子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同质化的手机市场

差不多是 2011 年开始, 「智能」加持下的手机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 这个硬件和软件深度结合的产品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 一下子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我也不例外, 回想那几年, 几乎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产品资讯出现, 参数、性能、功能、外观, 让人津津乐道, 每天都乐在其中.

那或许是手机厂商的黄金时代, 但风来得快去得也快, 到去年甚至是前年, 也就 6、7 年的时间, 手机市场的颓势已经相当明显了, 小厂商或破产, 或被收购, 更有一些曾经一度辉煌的品牌变得半死不活, 市场上的玩家已经相当少了. 虽然现在手机新闻还不时的出现在人的视野里, 苹果的发布会也仍然很多人关注, 但同质化的机型、激烈的价格战早已让手机失去了原有的魅力.

几乎人人都用手机, 为什么手机市场却更加平淡了呢? 主要还是当下的手机很少再有性能压力, 形成购买决策的其实只有价格, 别的衡量指标也就续航、拍照、系统(生态).

续航方面, 如今手机屏幕越来越大, 电池容量也水涨船高, 除了苹果顽固不化以外, 大家也都使用了名称各异, 效果相似的充电技术, 所以续航上大家的水平也都近似.

拍照方面, 虽然 DxOMark 排行榜经常被人拿出来说事, 但其实多摄的普遍和算法的不断成熟, 如果不是专业用户、发烧玩家, 也很难说有非常巨大的差距, 各厂家的旗舰机随手一拍的成像质量也都相当稳定. 摄像头到了三个、四个之后, 主流手机再增加摄像头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 即便诺基亚最近发布了一款 5摄手机 .

系统方面倒还有一些可玩性, 可也不过是互相学习, 一家国产厂家开发了某个创新功能, 半年内就会出现在其他各家的手机上, 各系统之间除了视觉风格外没什么特别本质差别. 生态上则主要类苹果生态靠拢, 比如小米家的手机、笔记本和电视之间的联动.

而其他的卖点就更加贫乏了, 全面屏问世之后的前置摄像头脑洞风潮, 那些神奇的机械结构一个比一个奇怪, 而屏幕上找位置更是绞尽脑汁, 毕竟前面板代表着手机的辨识度, 但整个屏幕就那么几个地方, 再怎么调整又不可能上了天. 并且这种情况在未来应该还会持续相当久的一段时间.

刘海.png

再就是屏下指纹和 3D 人脸, 前者是很棒的技术, 少了烦人的 home 键确实很畅快, 普及的也非常快, 已经开始出现在了千元机上, 所以也不再新鲜. 后者在 PPT 上讲讲还行, 现实中一方面安全性不如指纹, 而除了解锁屏幕以外, 其他的应用似乎只有动画表情, 为了这个在屏幕上方开一堆洞, emmmmm

语音助手也时常要被拿出来说一说, 有些手机甚至为其设置专用按键, 但语音助手的表现, 只能说人工智能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这么来看, 当下手机市场变得平淡、无趣也可以理解, 那未来的手机会是如何呢?

首先, 我认为屏下摄像是早晚会出现的技术, 再也不需要在手机的前面板上给前置摄像头辛辛苦苦找位置了.

Google Pixel 4将实现隔空操控手机功能 , 看视频觉得有些科幻, 但隔空操控技术已经存在很久了, 以前在微软的 Hololens 上也体验过. 感觉就是不实用? 毕竟隔空操控很不精确, 上翻、下滑网页还行, 点击某个链接? 即便能够做到, 也并不怎么吸引人.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用, 开车、做饭、演讲甚至洗澡这种特殊场景, 这样的技术用起来应该还不错.

再有就是很多人都非常期待的 折叠手机 , 毕竟这是划时代的屏幕技术. 而三星、华为一度量产折叠手机的消息让人相信它们很快就会到来. 但是, 折叠手机对于普通消费者意义何在, 更爽的看视频体验、续航会进一步增加、像 3DS 一样一半做手柄, 一半显示游戏内容、显然会支持的手写笔. 感觉就是一个能放进兜里的 iPad mini, 除了进一步倾轧平板电脑的市场以外, 商务人士可能会感兴趣, 普通消费者是否会买账非常存疑. 就像普通消费者显然不会使用 iPad 的分屏功能一样.

所以关于手机, 我认为手机这个产品已经高度成熟, 尤其是普通消费者的所需要的手机, 之后可能会继续细分市场, 划分游戏手机、办公手机、运动手机等等, 但大致上再没什么巨大的变化和想象了.

虽然说得有些糟糕, 但我觉得其实也不特别令人沮丧.

「别说话,你吵到我用 TNT 了」

细分市场中的手机, 可能只有游戏手机很容易理解, 更强的性能、更高的续航、更好的散热、最多的物理按键, 对比而言可能拍照能力可能没那么重要. 其实美颜手机应该也算, 但它貌似失败了. 除此之外的话, 我想说说罗永浩和他的 TNT, 我不清楚大家是否了解此产品, 此产品在发布后(时)立刻产生了诸多争议, 还亲切地使用「别说话,你吵到我用 TNT 了」加以嘲讽, 此产品的失败还直接导致了锤子科技被收购, 所以多放了几个链接, 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食用.

罗永浩并不是第一个想到这一点的人, 早在之前微软还造手机的时候, (写到这里我突然卡壳了, 我突然想不起来微软的手机叫什么了, 它是由诺基亚制造的, 但具体的系列是什么呢? 感谢互联网), 那时候的微软的 Lumia 就支持一种名为 Continuum 的功能; 无独有偶, 三星也推出了近似的 Samsung DeX; 华为也有类似的电脑模式. 虽然名称不同, 但它们使用起来都类似, 用一些线缆把显示器和手机连起来, 搭配键盘、鼠标使用. 区别也就是老罗的定制程度非常高(功能丰富、交互创新), 而其他仅提供了有限的几个办公 App 尝鲜吧.

image-20200911184109932.png 锤子的「坚果 R1」和「TNT」

image-20200911184119873.png 三星的「Galaxy Note10」和「Dex」

总的来说, 这个产品的灵感就是 ——「让手机充当电脑主机, 连接键鼠、显示器来获得近似电脑的体验」. 不论 TNT 此前有多大的争议、又有多少产品扑倒在了沙滩上. 在我看来这个点子确实很有意义, 首先它是可行的, 在保证电源的情况下手机的性能确实够用, 其次它很有意义, 稍微大量一些的文字输入或表格处理操作, 都会让人无比怀念键盘、鼠标操作的畅快.

云游戏

是因为华为的原因吗, 突然大家就都开始讨论 5G 了, 网速的提升究竟会带来什么、改变什么本文不做讨论, 但我看到了其中一个有趣的应用——云游戏. 这个产品的逻辑是: 云游戏服务提供商在他们的服务器上运行游戏, 将画面实时传输给用户, 用户在设备上的操作又被实时传输给服务器, 这样来完成游戏的交互. 这个想法并不新鲜, 只不过 5G 带来了实现的可能性.

云游戏具体的细节大家可以自行了解, 我的想法是, 既然都已经把计算任务转移到了云服务器上, 那么电脑也不再重要, 数据的传输仅靠手机就可以完成. 再搭配 TNT 模式( 后文我会把上文所述的手机连接显示器、键盘、鼠标称为 TNT, 以纪念老罗的努力和牺牲 ), 通过手机就可以玩到各种 3A 游戏大作了.

云电脑

游戏总归不是大众的话题, 需要高性能、高配置电脑的游戏更不是. 但既然游戏都可以在云上运行, 为什么不直接把整个电脑放在云上呢? 同样的 TNT 模式, 任务不再是显示一个迷你系统、简易系统, 而是访问云主机, 显示自己真正的操作系统. 有人会觉得 TNT 模式很麻烦, 还需要有显示器、键盘、鼠标这些, 那就用平板来访问云主机, 道理都是一样的.

其实在一些大学中, 比如我的本科, 教室的电脑貌似就是类似云主机, 但似乎性能很差, 普及度也不高. 如果面向消费者的云主机能够出现, 那么很可能买电脑会变成两部分, 一部分是物理媒介的挑选, 或许是手机、平板或其他形式的设备, 另一部分是计算资源的购买, 可能通过几个选项组合起来加以订阅, 一个账号就是一台电脑.

随便想想就能想到很多细节, 比如说很可能像企业一样, 计算资源变成弹性的, 如果在进行剪片子、跑模型包括玩游戏等比较依赖性能的事情, 就付更高价格进入高性能模式, 而平时则用更便宜的低性能模式; 比如说如果用户位于同一个运营商之下, 他们相互之间的网速可以非常快, 一定会有更快、更便捷的文件分享方式; 比如说总是可以有趁手的软件、熟悉的配置, 因为任何人的设备其实都可以是使用自己的设备;数据既不会随着物理设备的损坏而丢失, 也不会随着物理设备的丢失而丢失, 进而也不用再考虑数据备份, 即便真的有需求, 数据备份的也会比现在简单; 困扰我们多年的驱动问题会完全消失, 系统更新出错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减小.

写到这里时突然觉得或许这些事情很多人早已想到了, 甚至可能已经在做了. 然后去简单看了一下, 哇, 我还能说什么呢? 华为 🐂🍺!!!

image-20200911184228306.png 链接是 华为云桌面 - 华为云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May The Freedom Be With U
Built with Hugo
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