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对显示器都抱着很大的兴趣,原因是什么呢? 一方面是觉得笔记本键盘不够好用,早在大二的生日的时候就买了一把 IKBC 的机械键盘来用。但笔记本外接键盘的体验也称不上好,使用时会觉得眼睛离屏幕特别远,不管怎么调整屏幕的高度、角度都不能解决问题,那时候又开始希望有一台外接显示器(真是无穷无尽的消费欲望),但当时一拖再拖,觉得本科马上就要毕业,多有不便,终究还是放弃了。
后来读研换了 Mac,Mac 的键盘键程很短、触感也很软,实在称不上好用。最关键的问题是打字的时候手常常出许多汗(之前用其他电脑时也没感觉会这样),导致键盘打油非常严重,流在键盘上、触摸板上会形成非常明显的汗渍,看起来真是一言难尽。所以忍不住想要再次祭出曾经的战友——机械键盘,这时候问题又绕了回来——那一台曾经被需要的显示器,现在依然需要。
试想,一块足够大的屏幕,在 Windows 不需要在任务栏点来点去,在 Mac 上不需要用手势在多个窗口间切来切去,左边放浏览器打开 CSDN,右边放 IDE 抄代码多舒服; 左边看 PDF,右边放 Word 多惬意。想想就觉得十分美好,所以我就开始了尝试。
第一次消费决策也没考虑太多,只觉得 27 寸可能比较大,要稍微小一点,又听说戴尔显示器质量好,于是我就买了一款 24 寸的戴尔显示器,分辨率是 2K 的,颜色不错,大小也很合适,升降、垂直旋转、平面旋转都支持。但是,最最最最核心的问题,2K 和 1080P 其实没有本质差别,连接 Mac 时能感受到明显的颗粒,但这时候碰巧我的 Mac 遭遇惨剧(进了 100ml 左右的热水),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用这块显示器连接 Windows,这时候 2K 搭配 150% 的缩放显示效果令人非常满意。
虽然做好了 Mac 再也修不好的准备,但最终 Mac 还是回到了我身边。思前想后还是要换一块显示器,好在闲鱼圆了我的梦想,在此之后,我又尝试了 LG 的 29 寸显示器,它特殊在屏幕比例很平常的不一样——21:9,平常的大部分都是 16:9,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放下更多的内容,最大的利用显示空间。但分辨率其实只有 2560 x 1080,和 1080P 也没有本质区别,字糊也就算了,没想到的是它的色彩也非常一般,让我非常失望。所以我这一次退掉了它。
这之后我还想再尝试一下 3440 x 1440 的 21:9 的显示器,希望在保持高空间利用率的同时让字体显示的更清晰,但是一些资料让我对 Mac 的驱动支持非常怀疑,我觉得特殊的分辨率在 Mac 上很可能得不到应有的表现。所以我最终打算回到主流的选择上,也就是最广泛 27 寸的 4K(3840X2160) 显示器。
我选的是国产的 优派 VX2780-4K-HD ,选它的原因主要还是处于价格和对大厂低档产品线的怀疑,从结果来看还不错,这款显示器的外形、显示效果我都非常满意。
显示器买来了,该如何连接呢? 以前的显示器分辨率都在 2K 左右,我之前都在用 HDMI 转接器,但它在现在的 4K 显示器表现就不行了,必须得用 DP(Display Port) 接口,一款新的转接器是不可避免的。既然要换转接器,最好的情况就是转接器一头连接电脑,另一头连接所有设备,需要带走电脑只拔这一根线就够了。
经过我的调研,我发现小米的一款转接器非常合适, USB-C 至 Mini DisplayPort 多功能转接器 ,它可以出来一个 MiniDP、Type-C 和两个 USB 3。0,这样我既可以连接显示器,又可以连接充电器,还能连接两个 USB,长这个样子:
显示器上只有 HDMI、DP 的接口,所以又买了一根 DP 到 Mini DP 的线,是这个样子:
选用了更大的显示器之后,其实根本不怎么用,桌面空间也比较有限,所以这时候可以搞一个电脑支架,类似于下图:
再加上我之前的机械键盘和无线鼠标,一个完美桌面就搭好了,效果是这样的啦🌟🌟🌟!!! 虽然有了这么齐全的设备之后天天还是摸鱼和网上冲浪,但花了钱的心情非常舒畅,每天都元气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