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与画家》

关于这本书

虽然之前就像要读《黑客与画家》这本书,但上次翻了几页就再也没动,现在,为了填掉去年的坑,也是为了达成今年的阅读目标,终于再次拿起这本书,一定要把它读完。

我又仔细看了一下,原来书并没有那么多页(是啊,4600页真的好多啊……)Kindle版的书并不是按照页数计算,而是基于一种叫做位置的数字(就是这个数字是4600),大概测算了一下,iPad大小的一页一共有300页左右,所以是一本不算厚的书啦。

读起来非常流畅,一方面因为内容非常有条理、有逻辑,另一方面译者是「阮一峰」——一位中文技术大牛,对于作者对书中提到的,无论是生活、社会哲学方面,还是技术方面的例子,都翻译的很棒,国内比较生疏的一些事物也给出了详细的注释。

看了下目录,全书一共有15部分,也就是15个主题,每个主题都会有几部分针对主题来讨论,各个主题之间并不相关。目前我看了前三个主题的内容。

校园中的生活

回想小学、初中的生活,我的生活非常简单,没什么值得一说的,课上好好学习,课下浪得出奇,就像我在《生于一九九六》里写的那样,吃喝玩乐,和其他的同龄人并无不同。但现在回望的话,挺幼稚的,每天无数的宝贵的时光,都让它们从手中溜走了。

但作者就不同,他对初等教育产生了很大的不适应,虽然中美教育差异很大,但他对初等教育的分析和思考,我觉得是很有道理的。同时这让我想到了最近看的另一本书《异类》,可以想象,正是因为作者很早地就感受到了校园的束缚,或者说用更纯粹的眼光来看待初等教育,也因此他开始了他最初的「优秀」的积累,最终成为了一个「异类」。

当然,我觉得这个文章更多的是对我们以后有了子女之后,再拿出来看一看或者直接给子女看一看,应该都是不错的选择。

黑客与画家

这篇文章正是这本书标题的出处,作者又在书中对计算机的教育一大通数落,他说的挺对的,编程需要的就是动手能力,需要探索精神,理论当然重要,但如果说研究那就完全不同了。而在现在中国这么多高校,能有几家真的要培育出搞计算机科学的人呢?大多还是开发、就业,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多学校的方向都走错了。

而论及我们学校,我就更生气了,我们学校的计算机课程安排的一塌糊涂,号称分了那么多专业,但其实学的内容都差不多,并且这个差不多的背后还是「老师会什么就教什么」,搞的每个专业都有学别的专业的东西,而自己专业的东西又构不成体系,同时老师们的水平还参差不齐,很多时候纯粹是在浪费时间。但即便这样,我们学校还是给学生安排了这么多节课,我有时候会想,假如可以少安排些课,多给学生一些时间,或者多布置一些读书、动手编程类的作业应该会好很多吧,可惜这些都只是想想,真正想在这个行业待下去,可以说完全要靠自己了。

黑客守则

《黑客与画家》(阮一峰译)中提到了这六项原则

中文

  1. 使用计算机以及所有有助于了解这个世界本质的事物都不应受到任何限制。任何事情都应该亲手尝试。
  2. 信息应该全部免费。
  3. 不信任权威,提倡去中心化。
  4. 判断一名黑客的水平应该看他的技术能力,而不是看他的学历、年龄或地位等其他标准。
  5. 你可以用计算机创造美和艺术。
  6. 计算机使生活更美好。

英文版——Hacker Ethic

  1. Access to computers—and anything that might teach you something about the way the world works—should be unlimited and total. Always yield to the Hands-On Imperative!
  2. All information should be free.
  3. Mistrust Authority—Promote Decentralization.
  4. Hackers should be judged by their hacking, not bogus criteria such as degrees, age, race, or position.
  5. You can create art and beauty on a computer.
  6. Computers can change your life for the better.

书摘

讨论一个观点会产生更多的观点,不讨论就什么观点也没有

自由思考比畅所欲言更重要

人们喜欢讨论的许多问题实际上都是很复杂的,马上说出你的想法对你并没有什么好处

做出伟大产品的公司,自我评价往往以“批评”和“自嘲”为主,而不是以“肯定”和“表扬”为主

找出“不能说的话”的第一种方法:判断言论的真伪。

某个话题极其富有争议,不管是对是错,没有人敢在公开场合谈论它

将当代观念与不同时期的古代观念 diff [ 5 ]一下。 diff 得到的结果,有一些用当代标准衡量是很令人震惊的。古人认为可以说的话,我们认为是不可以说的

孩子“被迫”在一个精心设计的环境中长大。他的头脑或多或少是纯洁无暇的,一点也不知道那些“不能说的话”,从来没有被真实的社会生活“污染”过。孩子眼里的世界是不真实的,是一个被灌输进他们头脑的假想世界。将来当孩子长大以后接触社会,就会发现小时候以为真实的事情,在现实世界中是荒唐可笑的

哪一个团体势力强大,却又精神高度紧张?这种团体喜欢压制什么样的思想观点?近来有没有什么社会斗争,失败的一方是哪一方,受到他们牵连的是什么样的思想观点?如果一个先锋人物想要挣脱当前的流行(比如上一代人的观点)脱颖而出,他会支持什么样的思想观点?随大流的人对什么样的思想观点抱有恐惧心?

优秀作品往往来自于其他人忽视的想法,而最被忽视的想法就是那些被禁止的思想观点。举例来说,自然选择学说(natural

这句话本身就是一种明显的本文所讨论的“不能说的话”。它犯了大学中的一个大忌:评判各种学科的难易。大学校园中有一条默认的公理 —— 各种领域的研究所要求的智力水平都是相同的

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异端是有回报的,不仅是在科学领域,在任何有竞争的地方,只有你能看到别人看不到或不敢看的东西,你就有很大的优势。眼下的美国汽车工业对于市场份额下降怨天尤人。但是,这件事再明显不过了,任何人只要略做观察,就能迅速说出美国汽车公司走下坡路的原因:它们生产烂车。更糟的是,长期以来,它们一直这样做,所以现在美国车完全是在吃品牌的老本,也就是说,消费者购买凯迪拉克汽车,不是因为汽车本身,而是因为它的品牌。实际上,现在的凯迪拉克早已不是1970年时的凯迪拉克了。但是,我想没人敢这么说。[14]否则,这些汽车公司早就把问题解决了。

要根据社会需要,改造自己的思想( well-adjusted )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May The Freedom Be With U
Built with Hugo
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